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学案新人教选修3-5【学习目标】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学习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学习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学习过程】阅读教材7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可以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2)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探测?1.威耳逊云室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构造是什么?(2)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3)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2.气泡室阅读课本,思考1Pbac(1)气泡室的基本原理.(2)观察教材中图19.3-3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根据照片可以分析出粒子的什么量?3.盖革—弥勒计数器阅读教材“盖革—弥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2)盖革—弥勒计数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G—M计数器的特点是什么?当堂检测1.研究放射性的本性时,可以让射线垂直射入磁场,根据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来研究它所带的电荷、质量等性质。如图所示,P是放射源,a、b、c分别为放射源放射出的射线在磁场中的轨迹,则由偏转情况可知()A.a是射线,b是β射线,c是γ射线B.a是β射线,b是γ射线,c是射线C.a是射线,b是γ射线,c是β射线D.a是γ射线,b是β射线,c是射线2.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粒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中,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衰变后的产物是Fm,由此可知该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124,259B.124,265C.112,277D.112,2653.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只发射出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普朗克常量为h,则衰变后的原子核()A.仍静止B.沿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沿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D.动量大小为4.如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A.A为中子,B为质子B.A为质子,B为中子C.A为γ射线,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γ射线5.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A.30∶31B.31∶30C.1∶2D.2∶16.镅(Am)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在其分裂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新的粒子,变成镎(NP),由于放出的这种粒子很容易被空气阻隔,因此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的危害,火警的报警系统就是利用这种粒子作为报警的重要工具,这种粒子是()A.粒子B.质子C.中子D.正电子7.2000年8月21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沉入深度约为100m的海底。该核潜艇的沉没再次引起人们对核废料与环境问题的重视,几十年来人们向以巴伦支海海域倾倒了不少核废料,核废料对海洋环境有严重的污染作用,其原因有()A.铀、钚等核废料有放射性B.铀、钚等核废料的半衰期很长C.铀、钚等重金属有毒性D.铀、钚等核废料会造成爆炸8.从一个铅盒的小孔中射出的、β、γ三种射线沿同一直线进入同一匀强磁场或匀强电场,这三种射线在场内的径迹情况有可能是()A.三条重合B.两条重合C.三条分开D.、β的径迹一定分开9.如图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L为薄铝片,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可能是()A.和β的混合放射源B.纯放射源C.和γ的混合放射源D.纯γ放射源10.在云室中,为什么粒子的径迹直而粗,而粒子的径迹弯而细?参考答案:学习过程(1)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