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2)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等的关系(3)区别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4)理解货币的产生于本质(5)明确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6)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断的学习,锻炼学生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对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学习,力图帮助学生学会提炼有关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的分析,力图锻炼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原理,解读相关社会现象。3、情感、态度、价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经济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经济运行规律的热情。(2)通过对企业家史玉柱成长经历的分析,在帮助学生离家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培养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以及克服挫折的意识。(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锻炼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2)价值规律理论三、教学过程第6课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商品、货币理论(一)商品二因素1、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交换价值3、商品的价值(二)劳动二重学说的含义及意义2、意义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1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历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三)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换客”其实源于人类原始的以物易物行为,正是由于人类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二、价值规律理论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⑴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⑵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实现优胜劣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