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校:实验中学教学目标: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重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教学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2、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标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巩固1、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哪一部分?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2、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3、从存在部位、功能和结构三方面区别导管和筛管?三、导入新课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g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g0.29%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0.12%?20106g98.96%展示以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等等。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四、分块处理本节教学任务(一)、探究叶片的结构1、实验指导1:同学分组合作,根据课本P56-57的方法步骤,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2、实验指导2:先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同时对比课本P59图Ⅲ-23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3、表达和交流: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发言,讲述本组实验情况:徒手切片是否成功?自己是怎样做的?制作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都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教师对于发言的同学及时地给与提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表达和交流,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4、总结:叶片的基本结构。5、基础练习1:①请将制作徒手切片的步骤按顺序排好:()A.把切下的存于刀片夹缝中的叶片薄片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B.每切一次,刀片沾一下水C.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按要求迅速切割。D.制成临时切片E.取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在小木板上F.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答案:ECABFD②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答案:叶片叶肉叶脉(导语:现在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二)探究“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1、实验指导3:学生分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①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因此气泡的位置就是叶片上气孔的位置,大多数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般多于上表皮。(导语: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我们应该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来观察气孔呢?)2、实验指导4:学生分组制作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对照课本P59图Ⅲ-24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对比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认识气孔的结构,观察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提出疑问:①气孔是怎样构成的?②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大家讨论、推理解决问题,得出以下结论: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的,而且与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少时气孔闭合。提出疑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