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上海上海东方明珠上海南浦大桥上海外滩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上海人口的增加1324万538万54万1990年1911年1949年一城市化的含义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乡村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变为城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城市数量明显增加某些城市等级升级对比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城市化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由于人口大量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至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因此,城市化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间的城市分布对比中,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是因为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合理的城市化也有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医疗服务水平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不足,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5、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工业革命。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1、世界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经历了慢—快—慢,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由慢到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读图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2.在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城市化进程示意2、城市化的阶段特征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低(25%-30%以下)缓慢缓慢较高(30%-70%)高(70%以上)迅速缓慢、停滞快继续扩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现象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图3、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自然扩张过程中,城市附近的郊区变为城市的过程;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内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问题出现,周围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再城市化:也称“再城镇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环境恶化,针对这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城市人口回流,市中心再现活力。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化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