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江苏省怀仁中学刘俊丰•一、感读题目•要求:自由读读题目,并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此进行简短点评。•点评:句式简短,铿锵有力;将自由与死相提并论,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情绪激愤、语气坚定,具有强烈的号召力。•二、感知演讲内容•过渡问题:帕特里克•亨利为何会发出如此激愤之言?•要求:浏览文本,划出相关语句,组织语言•明确:很多代表先生在“国家存亡”、“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面前,却仍“沉湎于希望”、“不愿正视痛苦现实”,而且借口认为“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大凶猛的敌人抗衡,一直采取逃避和畏惧的态度。•引入背景•在民主体制下,民主投票对很多重大事情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票数的多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往往取决于演讲厅上的激情演讲和激烈辩论。对于是否应该发动美国独立战争这个重大问题,北美殖民政府专门召开了弗吉尼亚州议会,在这个议会上,保守派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此情况下,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独立权利的“激进派”人物之一的帕特里克•亨利,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据说,当亨利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一次演讲,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愤懑,点燃了这场独立战争的战火。•三、体悟演讲者情绪,进行身临其境般演讲再现•过渡问题:亨利在这次演讲过程中处处流露出这种强烈的激愤之情,试从文中找出令你最受鼓舞的一两个片段与大家交流。•1、挑选典型片段•2、说明理由:为何能强烈传达出激愤之情?/如何表达出激愤之情的?•适时总结演讲词的特点•演讲术中有句名言:告诉他们你想告诉他们什么,把它告诉他们,然后告诉他们你已告诉了他们什么。•(2)内容、结构方面•a、观点鲜明、语气坚定,对于要表达的意思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b、层层说理,以理服人•5、评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的处理,尤其是重音和停顿)•重音:在朗读中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即一句话中听起来格外清晰、醒目之处,是诗眼、句子精华所在,也就是语句目的所在。•停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标点符号停顿。(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不读破句子。(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其中标点符号停顿是从文句的字面就可以确定的,但是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是建立在对文句深入理解基础上的。•6、将所选片段熟读成诵,尽可能脱稿在小组内演讲(将朗诵转化成演讲)•7、小组推荐至讲台前演讲•结合演讲词特点及演讲的方法,通过合理想象,再现“保守派”先生们的演讲(创作和演绎)•1、引导启发:“保守派”先生们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有哪些?(结合第3段推理)•观点:不必开战,也无力迎战•理由:(1)最近接受我们的请愿•(2)大规模的海陆军队有没可能是针对其他对手,而非我们•(3)即使有问题,也可以通过辩论和商量来解决,也或许还有其他办法,如再请愿、抗议或哀求,不一定要用到武力•(4)即使开战了,力量也太单薄,无法抗衡•2、模拟亨利的演讲词,结合总结出的演讲词相关特点,修改预习时写的“反对派”先生们的演讲词•3、师生共同交流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