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第一轮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五章单元复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下)第五章单元复习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下)学习中注意问题:1.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5)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20世纪8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要转为全面收缩的原因和表现原因:①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苏联仍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程度。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②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表现: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核军备;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改善关系,并放弃了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弃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这些地区。3.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原因第一阶段: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苏中关系逐步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第二阶段: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展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武装冲突,中国和苏联的国家关系严重恶化。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同中国改善关系也是其中的一环。其原因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题上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推行强权政治。4.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的三个阶段及成就,非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用心爱心专心阶段及成就: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三十多个新独立的国家。其中,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获得了独立,这一年称为“非洲独立年”。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安哥拉获得了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性事件是纳米比亚的独立。1994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样,南非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意义:①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使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了解放,改变了非洲的面貌。②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还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首先,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其次,新兴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占有近1/3的席位,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5.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标志: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原因:①战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