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理论本课的讲述要以西方思想史社科研究方法传播学术发展史为基础学习以传播学西方哲学社会学为基础(还有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掌握为起点书目(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美)斯坦利.巴兰著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卫星:《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展望》,见南京师大出版社《传播学论文选萃1》冯承柏等《西方文化精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探索和理论的本质●本书是美国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教材。●本书把传播作为人类生活的中心。●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来自于各学科的学者是怎样描述和解释传播的。P3●本书把“传播理论”一词作了这样的界定:可以用于专指某一理论,或者用来指与传播过程相关的全部理论中集体的智慧结晶。●我们在上本课时可以把“传播理论”使用为本书的各学科理论,把“传播学理论”用于指专门的理论,以示区别。●为了易懂,与学过的知识结合,我们先要加入一些对传播学的回顾与研究方法的回顾一、传播研究中的探索●我们用学习的一套传播学概念、传播研究方法(内容分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可以研究一些课题:研究传播过程的课题比如北京青年报读者群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过程:(在这里我们把研究的九个步骤归为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①先查阅有关北青报研究的文章再查有关都市报研究的文章青年报刊研究的文章②编辑部访问:总编、编辑、读者③提出假设a读者多在18—45岁间b读者主要是北京城市人群c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为主d工作以白领阶层为主e阅读兴趣点在轻松、休闲加新闻为主关于定义的问题给出明确概念——是什么,叫作什么,包含什么?对观察到的或推测的事物作出明确说明(内涵、外延)关于事实的问题——由什么组成,特点或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现象有什么联系?对其性质、对它与观察到的事物关系做出说明关于价值的问题——它美么,它有效么,它合适么?探求被观察事物在美学、实用、道德上的性质(判断)既可以对不同研究分别使用,也可以就一个研究对象分层使用p11————提出研究课题2、观察④抽样订户随机抽样500—1000样本⑤设置调查指标其他简单,研究c要想一想⑥调查⑦统计数据3、构建答案⑧分析数据⑨总结用传播研究探索基本模式小结第一阶段:提问关于定义的问题、事实的问题、价值的问题第二阶段:观察在这里是广义的观察,指是的与考察、调查相同的意义方法方式有:查阅文献,记录观察实物调查过程访问当事人测量实验等等使用各种方法寻找答案第三阶段:构筑答案(理论)研究者试图给出定义、描述和解释,构建有观点联系的理论框架实际上不是直线,每一阶段影响着同时也受其他阶段的影响,而是环状问题理论观察研究媒介内容的课题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方法内容分析法——运用了新闻学的理论目的、内容、形式①文献检索研究人民日报的文章与著作研究机关报的著述研究报业30年变化的文章②前期调查总编、编辑、读者③提出假设a功能变化b国际化变化c内容倾向变化d版面变化④抽样a等距b重大节日、重大事件⑤设置分析标准a内容:政、经、文、社、国际b态度:表扬、批评、中性c会议、人物、经验、典型、动态d图片与插图e体裁f稿源:本报记者、通讯员、新华社、摘编g长短h字号与编排j色彩⑥数据收集⑦分析数据⑧总结用理论的传统理想化模式小结1、提出问题①②2、形成假设③3、检验假设④⑤⑥⑦4、形成理论⑧研究传播效果的课题比如广播音乐传播与消除瞌睡效果的研究方法控制试法——运用了心理学理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播---是研究对象传播研究方法---是工具具体理论--是研究中解释的观点(有的也有方法)换一句话说就是传播现象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与解释——传播学就是这样产生的——传播学就是这样发展的——传播学就是这样被应用的●传播学的母体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论传播的权能控制方法文献法(定性)——运用政治学理论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大众文化的理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称呼语变化的研究方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