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历史上任何重大工艺技术的发展,都有它自身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旧的、落后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向前演进。印刷术也不例外。中国发明的印刷术,经过源头期和古代期以手工操作为基本特徵的、长达数千年漫长岁月的演变并传往世界各地之后,到了十八九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工业革命中,随着近代以动力、机械、冶金、光学、化学、电器,以及纺织、造纸为中心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印刷术及其印刷事业也获得了划时代的、突破性进展,开创了以机械操纵为主要特徵的、印刷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印刷术的传人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同时也使宗教信仰因国家不同而有变通,罗马教会再不能保持国际性的划一形式。新教运动的原始动机是纠正教会的弊端,特别是赎罪券的出售,自从印刷术应用到大量的印刷赎罪券以后,出售赎罪券成为一种谋利手段。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而不会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运动。中国的印刷术传入西方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随着西方基督教徒的传教活动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又回输到它的故乡。正是这一回输,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一百余年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中国的印刷术及其印刷事业,谷腾堡创制的铅合金活字印刷也比北宋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晚了四百年,而种类繁多、技术复杂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回输,却大都在十九世纪,而且其中多数又是边发明,边传入的。显然,这是由当时迅速发展着的资本主义商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瓜分世界而使几乎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资本主义漩涡这一现实情况所促成的。西欧各民族的口语在16世纪之前已发展为书写文字,问世纪逐渐演进成为现代形式,同时一些中世纪的书写文字已在这第1页共12页一过程中消失。一度成为国际语言的拉丁文也日渐式微,终于成为死的语言。新兴的民族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语文的统一。在以民族语言出版书籍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印刷术使各种语文出版物的词汇、语法、结构、拼法和标点日趋统一。小说出版广泛流通以后,通俗语言的地位得到巩固,而这些通用语言又促进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明确的民族意识的建立和民族主义的产生。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如在早期德国的教会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铁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师。这充分说明印刷术能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从人类文明文化的方面说,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更深层次的说,印刷保存了我们的思想而不至于断代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的财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参考:《印刷通史》110210124印一单宁第二篇: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第2页共12页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印刷术的传人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他的抗议之前,人们已经用一些本国的民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