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在数字化时代,各种各样的统计数字和图表充斥着媒体,由于数字给人的印象直观、具体,所以让数据说话是许多广告的常用手法。但广告中的数据可靠吗?Q1:您认为广告的可信度如何()A、可信度高B、半信半疑C、不可信Q2.你有没有被广告中的数据欺骗过()A、有B、没有Q3.你对夸张的广告的感觉是()A、蛮可靠的,敢这样做产品也一定有不错的效果B、只是视觉上的冲击罢了,不抱太大信心C、晕死!我看多半是假冒伪劣Q4.你大多在什么地方发现有数据的广告()A、报纸杂志B、电视上C、网络上Q5.你对广告中数据的商业用意有什么看法()A、吸引消费者B、在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C、只作为让消费者知道详情问卷调查小组汇报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一小组调查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虚假广告似乎屡禁不止,这不有关部门又发布了一系列“违法广告案”,其中还有中央电视台的违法广告,这让人不得不感叹“违法广告商家”的胆真是越来越肥,钻漏洞的心思也是“越来越鲜”!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还记得不久前的“莎普爱思”事件不?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听过这样的广告词“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的莎普爱思滴眼液的经典台词。广告末尾,还有一句贴心提示:“有点痛,坚持滴”,这样的表述也给人以此药确有疗效的感觉。这样的洗脑广告持续的、高频的投放,为莎普爱思带来了近7.5亿的年销售额,而惊人的是广告费用仅2016年就花费超2.6亿之多,占营业收入的20%之多。然后实际上白内障是只能通过手术完全治愈的,不是滴滴就可以的,让多少白内障患者贻误病情。为何这样的虚假广告频频出现?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鸿茅药酒”事件导火索2017年12月19日,广东医生谭秦东在某APP上发布了一篇帖子,标题是《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文章援引多地食药监部门的通报和媒体公开报道,鸿茅药酒存在夸大宣传、曾被责令停售的问题。并且,鸿茅药酒虽然含有67种中药材,但其中“不乏何首乌、附子、乌药、半夏之类的常见的毒性中药材”。(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移步查阅全文,大概意思就是鸿茅药酒虚假广告宣传、多地禁售未成功、中药成分过多、效果有待验证等。)调查结论中央电视台广告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可见一斑。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广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犹如是雾中看花,瞎子摸象,怎样才能慧眼识珠,找到可信的产品,又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眼,不被弄虚作假的广告所蒙骗呢?只有通过统计知识,正确分析它们所提供的数据,才能知道结论的真实性。第二小组广告案例广告一:某减肥药的广告中称,其减肥的有效率为75%。见到这样的广告你会怎么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该药在多少人身上做过试验?样本是如何选取的?减掉多少称为有效?假设该药仅在4个人身上做过试验,样本容量为4,用这样小的样本量来推断总体是不可信的。广告案例广告二:“现代研究证明,99%以上的人感染有螨虫…”,这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第一次听到此话的人会下意识地摸一下自己的皮肤,甚至会感觉到有虫子在里面蠕动,恨不得立即弄些药膏抹抹,利用数据进行广告的杀伤力之大,可见一斑。该广告数据的威慑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这里的99%是怎么得到的?该研究共检测了多少人?这些人又是如何挑选的?在什么地方挑选的?如果检测的人都是去医院看皮肤病的人,这个数据就不适用于一般人群。广告案例广告三:某化妆品的广告声称:“它含有某种成分可以彻底地清除脸部皱纹,只需10天,就能让肌肤得到改善。”我们看到的数字很精确,而“能让肌肤得到改善”却是很模糊的,这样的数字能相信吗?试验是在什么样的皮肤上做的?试验的人数是多少?如果是用在老年人或是年轻人或是小孩身上呢?案例结论通过这些案例,给我们一个启发,设计抽样方法时,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考虑如何使抽取的样本具有好的代表性。为此,在设计抽样时,我们应考虑利用自己对总体情况已有的了解。第三小组调查分析一、面对广告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吗?虚假广告正是通过淡化总体和抽样方法、强化统计结果来夸大产品的有效性的,因而能够产生误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