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鄂教师〔2014〕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等要求,以全面提升我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高我乡义务教育段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二、任务目标从2014年11月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乡(镇)、校二级培训为主体,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全乡义务教育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20人次的培训,到2015年底,完成全乡义务教育段教师不少于100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其中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50学时,并顺利通过省“工程办”综合测试,合格率达到100℅。三、培训原则(一)分层分科、按需施培。根据参培教师学校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环境、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任教学科和任教学段、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科分段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自主选学等培训形式开展培训。(二)以评促管、以评促学。在培训前期、培训中期和培训后期的三个时段进行测评。利用网络测评工具,对全乡教师进行测评,帮助教师找到能力的短板,确立学习的目标。通过培训测评,衡量教师的学习成效,实施发展测评,科学评价教师能力发展水平。(三)创新机制、推动应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创建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教育信息化合格学校。在全乡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四、培训内容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内容,并结合我乡实际,主要培训内容如下。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基本操作;二是各类资源的搜索、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三是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四是常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iSee图片专家);五是常用音频软件、常用视频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常用动画软件(Flash、UleadGIF);六是常用学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多媒体电子教案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二是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的使用;三是网络课堂学习的使用。“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教师工作坊的建立与使用;二是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的策略与方法;三是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四是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五、培训模式(一)混合式培训。全员培训主要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中小学要积极改善教师网络学习的条件,对计算机较少的学校,要安排教师错时学习、分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