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一)、作者: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坟》,《华盖集》等二十余集。1936年病逝于上海。(二)、介绍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三)、初读课文,注意在段落前标上顺序,并完成以下任务:1、注音五行()秕谷()獾猪()脚踝()应酬()抬秤()廿年()黛()恣睢()()2、解词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阴晦:_________________。鄙夷:________________。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恣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再读小说《故乡》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完成如下问题:1想一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故乡》以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按照故乡、故乡、故乡来安排情节。2、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1第三部分(—段):3、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修饰性性的词语,把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例如:萧条、衰败的故乡令我茫然的故乡……4、小说是通过塑造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5、怎样判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取决于他在小说中占篇幅的多少,还是看人物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呢?三、本节收获:四、作业:1、通过学习不难发现故乡的人、事、物都在改变,请想想在课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2、找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句子,思考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形象、故乡环境的前后对比,突出一个"变"字,来体现主题的方法。3、认识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压榨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能说出几句写“故乡”的诗词名句吗?,。,。二、回顾感悟: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根据其线索本文分成几部分?3、复述课文内容。4、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作者心情怎样呢?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呢?三、自主学习学习课文不难发现故乡的人、事、物都在改变,请想想在课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1、划出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2今昔故乡之景2、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完成下边的表格。对比内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生活态度思考:从表中的填出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写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造成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3、我们是怎样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4、划出文中描写杨二嫂的句子,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思考:作者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又是什么?5、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