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5)·《逍遥游》第一课时课时编号:主备人:张力孙秀利复备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庄子的一篇散文《秋水》,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另一篇散文,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三、《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参见课后注解①。高一时已经讲过,这里只是提及,明确一下重点。)四、课文诵读指导1、正音正字提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及意义、用法,详见书中的批注及课后注解。2、诵读指导《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五、学习第1——4段(一)疏通文意,注意虚词其和之的用法,掌握比较特殊的实词和句式。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2、怒:奋起。3、志:记载。4、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5、抟(tuán):环绕而上。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6、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7、斯:则,就。8、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9、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宾语前置。10、决(xuè):迅疾的样子。11、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12、控:投下,落下来。13、奚以:哪里用得着。之: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14、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15、果然:饱的样子。古今异义词16、宿:这里指一夜。17、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指示代词。总结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解释为,是⋯⋯还是⋯⋯?已学过如此解释: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其余,在第一段中的“其”的用法都比较简单,不作赘述。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则芥为之舟:代词,指杯水。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总结宾语前置句: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之二虫又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补充宾语前置句的第三种情况:由“之”、“是”、“焉”帮助构成的前置。如:惟令是听;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由,恐怕要批评你了吧)(二)思考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说明: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