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发言摘要参考演讲稿全国优秀老师代表座谈会3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座谈会上,来自高校、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特别教育学校的5位全国优秀老师代表——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老师闵乃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固玛镇小学高级老师、全国榜样老师克丽比努尔·吐拉甫,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高级老师、全国榜样老师仰孝升,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张素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中学一级老师、全国榜样老师申承林先后发言。以下是发言摘要:闵乃本:去年,我和我的团队通过19年艰苦努力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功能和应用》,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们的研究,从1986年提出科学设想,到根本理论的建立和实验验证,新效应、新应用的发觉,到XX年新型原型器件的研制成功,经历了19年。在这19年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但一直没有退缩和放弃,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一成果,是我们这个团队共同努力研究的结晶。我们特别注重学科穿插交融,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在我们这个团队中,既有理学博士,又有工学博士,还有引进的非线性光学专家、固体激光技术专家等。我还通过招收研究生,边培养人才、边推进研究工作,坚持结合科研工作教书育人,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创新人才。在我们这个团队有两位教授还不到30岁就成为国家攀登计划严重课题或国家“863”计划课题负责人。总结19年的经历,我认为,在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要进展严重的科学研究,关键要有一个学科穿插交融、团结和谐又勇于创新的团队,而核心和根底在于团队中必须有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深切感遭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宏大开展和变化,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群众化教育的历史跨越,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也应该清醒看到,当今科技开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剧烈,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效劳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我提三点建议:第一,建议国家接着加大施行“985工程”和“211工程”力度,使我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可以加速开展。第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详细政策,构成有效机制,超凡规地从海外引进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严重妨碍的出色人才或领军人才。第三,建议国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改革培养方式,完善政策措施,构成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为今后20年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开展做好人才预备。克丽比努尔·吐拉甫: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维吾尔族人口占97%以上。1988年,我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皮山县农村小学任教,至今已经19年。长期在农村学校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理解贫困地区小孩求学的艰苦,矢志做一名关爱学生、努力改变农村小孩命运的好老师。为了让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小孩们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有一个美妙的将来,我坚持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谦虚向老老师学习和请教,努力提高汉语水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细心修改作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特点,我采纳游戏启发、情景创设、联络援用、自组教材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深化浅出地讲清每个知识点,营建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们真正学会学明白。为做好德育工作,我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三爱教育”入手,用朴素的语言,结合课本里的内容,对学生进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并通过板报、广播、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展“四个认同”教育,教育学生们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社会主义;对学生进展“三个离不开”教育,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民族地区的教育相貌发生了宏大变化。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如今不再有学生因缴不起学杂费而辍学。国家施行农村寄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