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五彩的课堂生活杨慧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主动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是还学生五彩斑斓的课堂生活。一、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首要条件。教育学、心理学中早就指出,人的心理情绪影响着人的认知、记忆等。而努力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放下任何思想包袱,主动敞开心扉,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1、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着两大角色关系——老师与学生。因此,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课堂氛围的轻松与否。现代教育理念一致认为,师生在课堂交往中应做到心里相容,师生民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缩短师生间的角色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其自主学习的目的。2、变化多端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现代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家或特级教师也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模式,如情境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在我认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哪怕是几种学习方法的综合等。但要注意的是学习方法,千万不可单一、重复,否则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二、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一堂课就应该是一场生动的表演,老师是组织者、策划者,而学生是实施者、表演者。所以,这场表演的生动与否,关键在于表演的形式是否丰富多彩。课堂上如果只注重教师教、学生学,无疑是十分的陈旧与落后。但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习方法及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也行不通。《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就告诉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活动则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思维活动往往在这里闪耀出亮丽的火花,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往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以活动的形式来教学是一个好的方法与途径。将活动完美地引人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说,好奇地问,自由地想,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创新的愉悦。1、转换角色,激发创新热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等,在教学这类的课文时,教者就可以采用转换角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然后选择个别景点或重点场面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或解说员的身份向他人介绍,而学生要想做好导游或解说员就必须认真地读懂课文,并且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资料等)搜集相关资料,做适当补充。这样无形之中便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这种“自导自游”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在学生眼里,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教材只是他们活动的道具,从而决定了这堂课的自主权是掌握在学生的手里。2、以学定教,激活创新思维这是教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时应采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所谓“以学定教”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整节课,完全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做到“以学定教,激活思维”。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