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考试试卷(必修3: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2.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B.结核杆菌C.青霉素D.花粉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4.一场大风将玉米吹倒,两天后玉米又恢复了部分直立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外部因素是A.单侧光B.重力C.水分D.CO2和温度5.关于内环境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7.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A.⑤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③④⑤D.⑤②④③①8.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9.下列细胞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起作用的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记忆细胞10.下列医疗措施,能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的是A.服用碘丸B.注射抗生素C.注射菌苗或疫苗D.注射胰岛素11.在一植株上,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是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12.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B.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13.“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段文字中提及的“气”是A.气体B.气味C.乙烯D.乙醇14.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15.正常的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而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则不生长,也不向光弯曲。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证明A.尖端产生生长素B.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1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尖端与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有关16.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A.食欲不振B.生殖器官发育不全C.行为呆笨而迟缓D.身体臃肿17.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8.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19.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淋巴减少B.组织液增多C.组织液减少D.血浆增多20.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A.对抗原的处理、传递、识别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传递C.对抗原的传递、处理、识别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传递21.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2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2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B.bC.cD.d24.人体从外界吸进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5层B.7层C.9层D.11层25.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排出途径依次是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B.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