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背景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zxxkw绯红(fēihóng):鲜红标致(biāozhì)落第(luòdì)诘责(jiézé)不逊(búxùn)托辞(tuō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把握课文内容(一)编段号,通读课文。(二)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后,回答问题。1、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⑴第段:⑵第段:⑶第段:1-34-3536-38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2、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第6自然段)“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3、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间接描写(侧面描写)4、写“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请作概括。并说说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件事(11-23段)①为“我”添改讲义;②为“我”纠正解剖图;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认真负责、热诚、正直)(治学严谨)(热情诚恳)(严谨求实)藤野先生品质: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4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zxxkw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怀念与感激(37段)“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精读第38段,思考:“良心发现”指“增加勇气”指“正人君子”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7.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明线:暗线:回忆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思想感情的变化)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