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掌握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知识点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时间:1945年8月-10月。(3)结果: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2)代表: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3)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微点拓展】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外交政策就是“扶蒋反共”。其目的在于扶持蒋介石政权成为其在东亚称霸的工具,向北可以遏制苏联的威胁,向东可以防范日本的重新崛起。K【史料实证】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史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研读](1)史料一强调的是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转嫁内战责任。(2)史料二着重强调了民族意识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思考]提示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情绪;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提示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特征: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2)影响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知识点二全面内战的爆发(一)人民解放战争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特别说明】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2)时间:1946年7至10月。(3)结果: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3)结果①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