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政治上①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②1914年5月公布的,改责任内阁制为。③1914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可连选连任。(2)外交上①1914年8月,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要求。②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2、复辟过程(1)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营造舆论。(2)10月6日,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3、护国战争(1)背景: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起而反抗。(2)过程①1913年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1.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2.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情况;3.分析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发展;4.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重点:1.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的统治2.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发展3.新文化运动难点:1.民国初年的政治和经济2.新文化运动②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③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3)结果:四面楚歌中,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学而致用:题1、对联往往能够反映相应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中国近代有一副对联:“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其反映的时代信息是()A.太平天国运动B.清末“预备立宪”C.辛亥革命D.袁世凯复辟帝制题2、“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1)背景: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2)主要派系①以冯国璋为首的,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②皖系的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③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3)结果: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2、府院之争(1)原因: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2)经过①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②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③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3、再造共和(1)背景:段祺瑞公然破坏,拒绝恢复国会。(2)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为大元帅。(3)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4、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经过①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的方面。②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③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3)作用: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学而致用:题3、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北洋军阀集团派系势力消长的真实写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A.政局统一,国家发展B.国家统一,社会发展C.民主法制得到健全D.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题4、费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