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8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一、“文革”岁月1.“文革”初被打倒,后被“疏散”到江西。2.重新走上领导岗位(1)恢复职务:1973年,邓小平重回北京,恢复领导职务。(2)出席联大: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走上联合国讲坛。(3)实施全面整顿1975年初,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主持开展全面整顿,实质上是要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是后来拨乱反正的初步实践。3.1976年初,“四人帮”策划和煽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易错点拨]邓小平1975年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的是“文革”时期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二、改革开放的引路人1.复出后分管教育科学工作,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新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1977年秋,恢复高考制度。2.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全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思想准备,反对“两个凡是”。3.实现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①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这次讨论为全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2)召开: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决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4.对外开放(1)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和厦门经济特区的南方之行,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高潮。(2)1990年在邓小平推动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5.南方谈话(1)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处于紧要关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两极冷战结束。②经济全球化强劲发展,又使中国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概况: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各地视察,就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3)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点精讲]1.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概括起来分成两步走,其一是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式;其二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人物评价]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继毛泽东之后又一伟大历史人物,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