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1.把握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3.在诗歌学习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席慕蓉,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她的作品豪放旷达,凝练清新,诗集有《画诗》《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经历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于身处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家乡,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诉说的,是对家乡、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读一读读一读焉支()隘口()蹲踞()荒莽()焚起()敕勒川()Yānàidūnmǎnɡfénchì1.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2.读完全诗,请你说说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3.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长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1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第2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第3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相思。1.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更加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情感,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2.如何理解诗中第1节“无情”“蹲踞”“冷眼”等词语的含义?无情:指面对历史的变迁、战争,长城依然屹立不动,成为历史的见证!蹲踞:突出了长城雄伟的姿态!冷眼:长城冷静地对待人世间的一切是非、成败、荣辱!3.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在作者心中,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写不成篇,又魂牵梦萦、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4.诗中结尾诗人说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何来的“梦”呢?矛盾吗?不矛盾。身居他乡,心系故国,好梦难圆,夜不能寐。诗人想象故乡的夜景,借梦境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长城谣席慕蓉长城敕勒川象征→情→故乡黄河(祖国)(思乡)阴山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