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时空定位】【重难点的分析探讨】一、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超脱”。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突出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四、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地发展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1、经历了一个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受打击(秦朝)、成为正统思想(西汉)、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新发展(明清时期)的过程。因为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2、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而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对比分析归纳】一、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二、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修养论(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心即理”,“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共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内容①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③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异同同:(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共同的观点(3)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异:(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20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遵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