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1.重点:邓小平在革命中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活动。2.难点:邓小平的贡献及对其评价。知识点一在革命的风暴中1.出生于四川广安县,少年时期留学法国、苏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参加革命。2.大革命失败后,曾先后在武汉和上海任党中央秘书和秘书长工作。3.1929年,策动南宁兵变,后又领导发动百色和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根据地。4.1933年,在中央苏区因拥护和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受到批判和打击。知识点二征程岁月1.抗战爆发后任一二九师政委,与刘伯承一起创建了依托太行山的抗日根据地。2.1938年,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围攻,奠定了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3.1945年,发起上党和平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4.1947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5.1948年9月至1949年初,指挥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6.1949年3月,部署和指挥渡江战役,结束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中国的统治。知识点三开国之初1.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工作。2.部署进军西藏计划,起草相关政策,为西藏和平解放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做出贡献。3.在中共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神化。4.客观地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5.1961年,制定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6.主持制定“工业七十条”,在七千人大会上支持包产到户的做法。知识点四“文革”岁月1.“文革”初期被“打倒”、监管,后被“疏散”到江西。2.1973年,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74年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走上联合国讲坛。3.1975年,主持党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并提出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全面整顿。4.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再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知识点五改革开放的引路人1.多次批评“两个凡是”,强调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1977年复出,肯定新中国的教育成就,恢复高考制度,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3.1978年,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事求是,号召要思想解放。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倡议,成为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邓小平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知识点六南方谈话1.背景(1)1984年,南下视察经济特区,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高潮。(2)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并把浦东开发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巨大考验。2.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要敢于实验。(2)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3.意义(1)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2)党的十四大上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化拓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邓小平早期投入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2.实事求是,不惧挫折,纠正“文革”错误。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