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生物体的生长)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数量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1cm2cm3cm4cm★比一比1)谁的“表面积/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细胞大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有什么关系?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表面积/体积123461624835427296641.5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质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相对面积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1、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3.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限制因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相对表面积)细胞核(DNA)与细胞质之比(核质比)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就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批判性思维高等植物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能够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受精卵组织器官系统高等动物、人有丝分裂(主要)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体细胞分裂方式生殖细胞分裂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分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子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1、概念:甲乙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2、阶段甲→乙乙→甲甲→乙→甲一个细胞周期是指准确理解“细胞周期”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甲乙甲乙乙甲甲甲乙乙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细胞周期abcda+bb+cc+d细胞周期细胞周期ABCDE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问题:分裂间期为什么那么长?分裂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裂间期有些什么特点?观察下图,比较右图中染色体及整个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核膜核仁染色质着丝点请注意,染色体的计数是以着丝点为标准的,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2.前期问题:前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问题:中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后期问题: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5.末期问题:末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总结: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质→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两消失,两出现”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姐妹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两出现,两消失”细胞板→新的细胞壁[膜仁重现两体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