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2.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1.重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实践活动。2.难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知识点一青年时代1.马克思(1)1818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2)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却对哲学、历史、文学有极大兴趣。(3)1842年春,成为《莱茵报》的撰稿人,开始革命家生涯。(4)1843年与燕妮结婚,并奔赴当时欧洲革命中心——巴黎。2.恩格斯(1)1820年生于德国莱茵省。(2)中学没毕业,就去经商,把精力用在了读书、学习方面。(3)发表文章,向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猛烈开战。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3)思想基础(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努力①经常参加工人集会,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力量。②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并将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诞生。3.内容(1)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4.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反对资本主义的锐利理论武器,无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为上升为自觉行动。【深化拓展】《共产党宣言》的作用(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指明了斗争方向。(2)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知识点三投身“武器的批判”1.含义“批判的武器”指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的批判”指反对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2.活动(1)支持1848年巴黎工人的革命斗争,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开展活动。(2)柏林革命爆发后回到德国,领导参加革命斗争。(3)马克思还参加并领导科隆工人联合会和民主协会。(4)共同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唤醒民众。知识点四不朽的《资本论》1.准备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图书室里获取大量资料。2.问世(1)1867年9月,马克思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论》第一卷。(2)《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3.内容(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2)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3)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4.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教科书和工人运动指南。知识点五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1.第一国际(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队伍的壮大,阶级矛盾的加深,欧美掀起工人阶级斗争高潮。②斗争实践中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国际团结和联合斗争是紧迫任务。(2)成立:1864年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为其起草了重要文件。(3)活动①在各国建立支部,引导、支持、声援各国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斗争。②在第一国际内部与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流派展开辩论和斗争,促成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2.第二国际(1)背景:19世纪8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联系的要求日益强烈。(2)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成立。【深化拓展】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1)相同点①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恩格斯都积极参与了对两个组织的领导。(2)不同点①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和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领导;第二国际主要由政党组成,由恩格斯负责。②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领导机构;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和领导机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指出行动方向。③第一国际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参加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