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结构一、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问题①: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总体表现和具体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总体:具体: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一)产生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二)产生的时间、地域和部门:时间:地域、部门:(三)特征:1、生产目的:2、经营方式:3、分布:(四)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是从明朝后期开始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三、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③重农抑商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评价该政策?③封建关卡众多、向商人征收重税④海禁闭关政策问题3: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评价此政策?四近代前夜的危机问题4: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有哪些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中西方比较)?后果如何?练习题: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犯运B抑商、禁海C中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稳定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4、图2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一材料反映了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中国实行开放政策C中国鼓励出海贸易D绝对禁止出海航行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6、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7、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也。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业,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帝请回答:⑴上述材料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⑵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⑶雍正皇帝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