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5.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背景:(1)经济: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袁世凯却梦想,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的逆流。2、概况(1)兴起的标志:年,在上海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主要阵地:(3)活动基地:。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4)代表人物:、、、等;(5)旗帜:和(6)主要内容:前期:①提倡和,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②提倡,反对旧道德。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③提倡,反对旧文学。A、1917年胡适发表《》,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的《》,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C、鲁迅写出《》、《》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后期:主要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7)评价:①进步性:A、猛烈地冲击了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B、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与的洗礼,也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②局限性:A、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①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②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④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2)国际:俄国的胜利。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慨况:(1)先驱——: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和《》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③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④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①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等刊物,深受工人欢迎。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影响: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迷津指点】1、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异同。⑴.相同点:①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②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⑵.不同点:①性质不同:五四运动前,是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的思想和文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进入了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斗争的新阶段。②领导者不同:前期是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③作用不同:前期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拓展提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和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口号是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的迫切需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都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以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来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但这一口号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其阶级和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