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导读优化课堂——浅谈导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而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力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神和心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导读方法。我们可用的导读方法很多,例如:设问式导读.程序式导读.图示式导读.比较式导读.质疑式导读.赏析式导读等。只有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本质,积极创造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敢问敢发言,充当课堂主人,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何谓“导读”?概括而讲,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式,师生之间进行多边交流,通过扎实有序的训练,全面打好读写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我们从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知道:教师应突破“系统讲授”和“满堂灌一言堂”那种被绝对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增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比较彻底地改变阅读教学的陈旧面貌。根据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我们应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导读方法。我们常采用的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设问导读。导读的方式之一是以问促读。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必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来指引思维方向,引导解决问题的途径,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怎样读书。第二,程序导读。遵循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从整体着眼,把学生阅读过程划分成一个个小小的部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的深刻的理解,达到对整篇文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第三,图示导读。所谓图示导读,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运用图画、图表、板书、地图等媒体指示思考方向,揭示文章思路,认识文章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借助直观、形象、艺术的图示读书学习、认识事物的一种导读方法。图示导读按其媒体特点,可分为图画导读、图表导读、板书导读、地图导读四种类型。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我们可灵活采用其中任一方法。第四,比较导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导读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导读就是把一篇文章中意思相近、相反或相对的部分相互参照对比,或者是把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题材不同的文章,(同一题材主题而不同选材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辨别,从而加深理解的一种导读方式。第五,质疑导读。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从培育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问号”步入语文殿堂。常言道,提出问题是成功的前提,而解决问题则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我们要灵活采取方法:比较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有思考梯度的问题,应该通过组织讨论交流解决。第六,赏析导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情丰富、语言优美生动的诗歌、散文及记叙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