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教学重点:体会脚掌、驼峰眼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过程,从而体味小骆驼的自豪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自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二、引导整合,感受沙漠。三、精读结尾,引导质疑。四、精读重点,读中感悟。五、总结全文,配乐朗读。六、拓展延伸,续讲故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2.(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4)假如不用“自豪”,换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5)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可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没有听到故事开头部分,那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听课文录音(一、二自然段配乐朗读)。3.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板书:难看脚掌(大厚)眼皮(两层)背上(肉疙瘩)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二、引导整合,感受沙漠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沙漠的图片资料。(课件展示)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中,有一些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和词语画出来。2.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沙子松散的沙漠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指导朗读:(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沙子松散)3.我们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小组讨论。(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4.师小结: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