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VIP免费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1/5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2/5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3/5
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六年级教师姓名:张强时间:2017.8.25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3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三、教材的基本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四、具体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具体措施如下: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进一步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附:教学进度安排表未来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课题课备注18.28---9.1社会需要诚信229.4---9.8感受诚信139.11---9.15成长中的变化149.18---9.22男女同学怎样交往159.25---9.29我们都是炎黄子孙1610.2---10.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1710.9---10.13国庆放假1810.16---10.20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1910.23---10.27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21010.24---10.28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21110.30---11.3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21211.6---11.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1311.20---11.24军旗升起的地方21411.27—12.1二万五千里长征21512.4---12.8延安窑洞的灯火21612.11---12.15新中国的成立21712.18---12.22走进新时代21812.25---12.29走向世界强国2191.1---1.5期末复习2201.8---1.12期末考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