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综合测评(四)(第一~十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B[墓葬中随葬品出现差异,少数墓葬中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出现贵族,也能证明财产私有。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A[由条款内容看,清政府把对法国人的司法管辖权拱手让给了法国,这一规定即所谓的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3.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A.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B.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从1927年至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富农甚至地主阶级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对象,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对富农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故C项正确。]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A[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彭德怀于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A项。]5.《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D[第二次变革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关系变革,故选D项。]6.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C[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不能说1954年宪法缺乏创新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1954年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开启的新制度的雏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1954年宪法推动社会制度转型的内容,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D[题干主要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不符,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后没有立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引领国际新秩序,是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利于国家之间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