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备课要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就起着重要作用。备课就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它对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一)揭示知识体系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4.第一次鸦片战争。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6.“落后应该挨打”和“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结合提问,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对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仅靠备课的这一环节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多方面着手,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