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单击页面即可演示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绯红(fēihónɡ)标致(biāozhì)落第(luòdì)诘责(jiézé)不逊(búxùn)托辞(tuō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ɡdùncuò)深恶痛疾(wù)给下列红色字注音。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途经日暮里与水户仙台医专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寻衅看电影事件离东京到仙台正面衬反面比离仙台围绕藤野先生(明线)在东京所见所闻——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辛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感情线索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修辞:夸张、比喻、反语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在仙台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的原因)3.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中心:回忆藤野先生1.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1)人物身份(2)特点鲜明的肖像(3)治学角度(4)对待学生的角度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热情诚恳循循善诱2.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学会整理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2.多年后,鲁迅要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