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学科信念演绎课堂精彩——参加2011年甘肃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有感杨玉萍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甘肃省小学数学课堂优质课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在白银区第四小学和白银区第三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那次观摩活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亲临现场近距离观摩新理念映射下的数学课堂,聆听专家的报告,感受老师们之间互动研讨中营造的平等、真诚、和谐的对话氛围,这让我又一次领略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老师们之所以能保持这样的热情,我想这正是源于我们对数学学科那种严谨的学科精神和学科信念,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演绎新理念下的精彩课堂,打造更加真实、精致、高效的数学课堂。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当我翻阅笔记回忆时,上课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又让我感叹,首届陇原名师刘建瑛老师的讲述同样让我感触很多。下面我谈一些体会。一、不同风采带给我的启发很凑巧,正在我准备上学校安排的公开课之际,接到了去白银听课的通知,当时我已确定下了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我就寻思着如果去能听到我要上的这节课那就太好了,没想到到了报到现场,先跑过去一看上课安排表,《分数的再认识》三节,(因为是同课异构)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幸运,第二感觉是要吸取精华,把我的那节公开课上得非同一般。所以我就特别认真地完成了那次听课学习的任务我先后听了油田外国语实验小学黄老师、兰州市东郊学校攀老师和庆阳市庆城县庆华小学王老师三位执教的不同风格的《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课,她们都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平实朴素地还原了我们真实的课堂,导入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都很巧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在探究新知环1节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探究过程细节之处的设置是那样的别具匠心,让我在比较中反思着,在反思中有了启发——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要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该探究时要组织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从中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从而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体会之后,我坚定地给《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又一次加上了我的研究主题“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并且在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了以下几点:(一)在主体探索中经历和体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和经历知识发现、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活动一“拿一拿”,由于全班学生拿的小棒根数不一样,所以我先让全班学生都拿出8根小棒的,并交流是怎么拿的,再让学生各自拿出小棒总数的,交流拿出了多少根,两次拿小棒后提出问题:从拿小棒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之后学生猜测、讨论、交2流,初步感知。通过拿小棒的具体操作活动,直观的探究一捆小棒的所对应“总数”和“具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引导学生把对数学朦胧的经验型理解提升到数学概念的层面。(二)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教师应该树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