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蹲踞式跳远组别:初中组课题:蹲踞式跳远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节课秉承“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身体、心理的特点,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的自助学习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跳跃是初中田径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主要是以向上、向前的各种跳的方式表现,是一项很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深受青少年喜欢。它的出现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从而提高跳跃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而且在对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学生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水平:水平四(二)教材分析:“蹲踞式跳远”是初中跳跃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在八年级的教材中是基本的跳跃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单双脚跳跃练习和初步接触了立定跳远动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脚用力蹬地、双脚轻巧落地及手脚能协调配合的技能。八年级学生身体协调性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蹬地跃起后展腹,身体充分伸展,然后收腹举腿向前跃出这样的复杂动作过程,因此,八年级蹲踞式跳远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踏准踏跳区,向前上方跳出,并能双脚轻巧落地的方法。(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制约,身体力量、协调等素质有限,认知和技能尚处在一般水平,但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一定的探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的正确方法及要求。2.使学生掌握踏准一定范围的踏跳区的动作方法。3.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和善于思考的品质,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并能做出评价。教学重点:前脚掌蹬地、单脚起跳。1教学难点: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三、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练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3.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四、组织教法与设计意图:开始部分教学环节:教学常规1.集合整队2.队列练习:(原地转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规范学生课前常规。在复习队列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热身部分教学环节:准备运动:设计意图:用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形式,使学生用轻松、愉悦的心情,快速投入课堂学习。做好学习前的身体准备,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防止运动受伤。基本部分教学环节:1.复习双跳双落2.原地单跳双落3.上一步单跳双落4.上3—5步单跳双落5.尝试练习跑几步踏跳进沙坑6.实心球(复习)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上下肢锻炼,促进协调发展。教学过程注重由易到难,利于学生的掌握。结束部分教学环节:放松操、笑话、小结设计意图:对学生放松侧重从身心两方面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幽默感。对本节课的练习要领加以梳理,给学生留下简明深刻的影印象,并总结课堂情况,对遵守纪律和练习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五、运动负荷:本节课练习密度:25%—30%本节课平均心率在:120次每分—130次每分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诱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动作方法,并提高能力。22.以多样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评价方式,避免依靠跳跃的远近衡量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热身运动(游戏)蹲踞式跳远(第1课时)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积极参加蹲踞式跳远和双手向前掷实心球。2.运动技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动作要领,进一步提高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技能。3.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协调和力量等素质。4.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自信的精神,体验自身的成就感。5.社会适应:培养公开竞争,团结友爱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前脚掌蹬地、单脚起跳。教学难点:踩准一定范围的踏跳区域、上下肢协调配合。教学形式两组一次轮换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组织教法与学法运动量教师主导学生活动组织形式时间次数开始部分一、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