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日记精彩别有洞天——小学数学日记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数学,以逻辑性强榜居各学科之首,小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难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总体学习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目标的提出,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使各门课程有机融合,把学生看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就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简便媒介,也是让数学独具魅力的一种展示方式。关键词:数学日记精彩2003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从语文教学转向数学教学,面对一帮对数学无比讨厌的三年级孩子,想想自己当年喜欢数学是从写数学日记开始的,那种喜欢让我至今都坚持写日记。我想让学生也尝试写数学日记,这也许是他们喜欢数学的开始。2004年初,我开始了尝试,这一试就是十多个年头,和孩子们一起写数学日记,见证日记改变了很多孩子,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一、巧妙引路,“数学课记录表”变身微型日记入心头。刚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生写日记的事,而是悄悄缩减他们每天的书面作业,布置给他们一项很简单的小练笔:用最简单的几句话记录下自己在数学课上的表现,哪怕是一次回答问题、一次举手质疑、一次不经典的对答。学生疑惑地问能不能写课堂上开小差或打盹的事,我点头时他们欢呼雀跃。第一次收上来的小练笔五花八门,他们交的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作业纸,有的一两句,有的三四句,有的五六行,有的是乱画的,但是写清楚了自己在数学课上的表现,极少数的孩子是认真对待的,写得还不错。我没有计较他们乱七八糟的纸张,认真批阅后小心地保存,自己耐住性子坚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一个月后他们习惯了这个谁也说不出名堂的数学小作业。攒了两个多月,我用三节课时间展示了他们上交的“数学课表现录”。当一个大纸箱出现在讲台时,很多学生问我:“老师那里是什么?”我卖了个关子没告诉他们。孩子们不解地看着我,以为有好吃的,可十几摞纸出现后,有人反应过来:“那是我们交给老师的数学课表现记录。”等把他们两个月交来的“表现录”全部放在桌上时,他们大喊:“这么多,全是我们写的?”那一刻,教室里炸开了锅。待他们稍微安静下来,我把两个月来上交小作业的情况统计读给他们听,有的孩子交了十几次,有的交了二十几次,最多的交了四十次。我给交过三十次以上的36个孩子奖励了精美的日记本。待36个孩子的奖品发完,班里只剩下11个人没有得到奖品,我等他们向我要。他们果然耐不住了:“老师,给我们也发一个本吧,以后我们也好好地写。”我把早已准备好留给他们的笔记本当做后期的奖励提前发给他们。这下全班孩子都有了日记本,我宣布,以后上交的那张记录表可以写在奖励得到的笔记本上了,他们开心地答应着。那以后,我不时地督促他们但不强求,喜欢让我看的就给他们认真批阅了,写得好得红笔批注大大奖励,不写的就让他们看我的日记,因为我的日记里详细记着他们每个人每天的表现。看着看着他们不好意思了,说老师每天那么忙都坚持记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小事,他们不忙却偷懒,以后他们也要坚持写。听他们自己反思,我就略略支给他们一小招:记录不要很长,只要能写清楚自己的数学思路就好。一学期下来,全班大部分孩子都喜欢上了数学,他们每天都装着日记本,闲下来说的全是数学日记的事,有的小范围分享,有的悄悄交流,还有的感叹:写数学日记的日子好像过得很快。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尝试让孩子们一下喜欢上了数学,他们在日记里写了很多自己学数学的想法和思路,有的孩子的日记能写到两页。有的在日记里写道:“老师,我觉得数学日记不能微型,应该敞开了写,那样才过瘾。”看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好高兴,当年恩师领我们走上数学之路的这一招竟然是妙招。再后来,翻开他们的日记本,别有洞天的感觉扑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