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乐山市县街小学周晓玲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二、三部分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人物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一、复习,再现小女孩承受的苦难1、揭题、齐读课题2、回顾、再现板书:通过上节课对1——4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从中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女孩?(板书: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3、配乐引读:去感受小女孩所承受的苦难: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硬币。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过渡,引出结局:1、过渡:寒冷的天,冰冷的亲情,冷漠的人情,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从头冷到了脚,冷到了心底,此时的她是多么需要温暖,然而,她鼓足勇气擦燃的火柴却一次次熄灭了,连同她弱小的生命。2、出示课件: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3、句号,生命的终结。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被定格在狂欢的大年夜!三、感受幸福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引导质疑:读完这句话,你心中一定有不少疑问?2、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小女孩曾经看到哪些美丽的东西?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幻景给了你的感受。(抽生交流,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课件出示图片)3、用[]标出文中具体描写幻景的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4、学生交流朗读,相机作适当指导、评价。5、质疑、探究:你们平常擦燃火柴能看到这些情景吗?那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学生交流,板书:渴望、温暖、食物、快乐、疼爱、幸福)四、感受不幸1、是啊,小女孩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她向往、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一次次幻景藏着的是她美好的愿望。然而火柴终究灭了,火柴一灭,又是怎样的情景?再读课文,请用“()”标出有关句子。2、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抽生说。3、品读三个句子。(课件出示三个句子)(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地品读这三句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理解读给大家听。(3)带着这些理解,配乐读读这些句子。(课件)在火柴的亮光里,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此时的小女孩,——她还是蜷着腿缩成一团,坐在冰冷的墙角里。她明明看到那只喷香的烤鹅摇摇摆摆地向自己走来——此时的小女孩,——她还是蜷着腿缩成一团,坐在冰冷的墙角里。明明看到圣诞树上的美丽画片在向她眨眼睛,可她刚伸出手去——此时的小女孩,——她还是蜷着腿缩成一团,坐在冰冷的墙角里。4、小女孩第四次擦燃了火柴,(出示课件)唯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了亮光里,此刻,她是怎样的心情?会怎样呼唤?(1)你来试试。你们听出了什么?(2)谁再用(请求、乞求、哀求……)的语气读读。(3)这哪里只是小女孩的请求!这分明是苦苦乞求、这分明是在哀求!(手势,齐读)5、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为了留住奶奶,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课件出示句子:②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课件出示第一次擦火柴的句子: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细细地品读这两次擦火柴的句子,看看你又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五、理解最后三自然段中重点句子。1、这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丽。(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2)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读(3)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可怜的,是悲惨的。体会到这些,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谁先来试试。2、小女孩就这样飞走了。如果说小女孩擦火柴看到幻景反映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