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1.诵读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讨论点拨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1)了解作者: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2)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2、看导语,默读课文。3.查字典,掌握下列字词旸()谷姮()娥皓()月皓月:飞蛾扑火: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续写句子。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二、课堂研讨(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导学(三)问题研讨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5、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两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相通吗?为什么?(四)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用下列的句式进行赏析。我认为“”这句子很美,它美在: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理解星(巴金)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1、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