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对金属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很多金属的用途,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届的延伸,也是后面知识的基础,所以这节的内容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好在这节的内容有条理,又有以前的知识储备,还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重点:金属的三条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概念。难点: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类对于金属的使用顺序:从石器时代进入的是青铜器时代,然后是铁器时代,一百多年前,才开始使用铝,到今天,铝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已经相当广泛。那么,人类对金属的使用为什么是铜、铁、铝的顺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二、学习新知: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温故知新:大屏幕展示镁带燃烧和铁丝燃烧的试验。学生回答: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剧烈程度有何区别?(2)教师演示:镁带燃烧和加热铜片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剧烈程度有何区别?(3)精讲点拨:①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②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③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2、金属与酸(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学生分组活动与探究:A组:金属与稀HCl的反应B组:金属与稀H2SO4的反应注意观察现象并加以记录:金属与稀HCl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金属与稀H2SO4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2)根据上表中的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讨论:①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差别?③能说明什么问题?精讲点拨:①镁、锌、铁、铝都能跟酸反应置换出盐酸或硫酸中的氢,而铜不能。这说明镁、锌、铁、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②镁与酸反应比锌快,锌比铁快,说明镁的活泼型比锌强,锌的活泼性比铁强。3、置换反应: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种类的共同点: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反应物: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三、小结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点燃△3Fe+2O2=Fe3O42Cu+O2=2CuO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A+BC=AC+B四、反馈检测:1、“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活泼B、易氧化C、易还原D、很稳定2、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对氧的化学活动性大小关系为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3、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B.MgC.FeD.Cu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Fe+H2SO4(稀)=FeSO4+H2↑C.2Fe+O2=2FeOD.Al+H2SO4=AlSO4+H25、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下列物质不能得到的是A.ZnSO4B.MgCl2C.FeSO4D.CuCl26、取少量生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会有残渣,残渣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亚铁B、碳C、氯化铁D、铁7、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跟足量的铁粉反应,产生的氢气A.盐酸多B.硫酸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8、铜粉中含有少量铁粉,要除去铁粉,可用物理方法,也可用化学方法,加入,方程式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