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小班化绿色课堂”操作指南2013年1月26日“442小班化绿色课堂”是我校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前提下,借鉴北京石景山等地区小班化教学研究成果和我校在小班化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小班化教育实际和“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结合。可以说“442小班化绿色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师生生命主体生长、成长的呼唤,是适合我校小班化教学现状的教学范式,但实际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实施“442小班化绿色课堂”中不能放手改变课堂结构,过分纠结于用几个模块来组织教学过程;有的课堂中存在着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方法等各要素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的课堂中问题大多来自教师,学生质疑往往被忽视;有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无选择性,学习要求无层次性,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落实。为解决以上问题,学校特制定《“442小班化绿色课堂”操作指南》供大家参考。一、“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内涵阐释“小班化绿色课堂”是我校在小班化教育实验基础上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小班化教育实际和“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结合,具体呈现为“442”课堂教学模式,即强调四个“百分百”——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适合百分百,开心百分百;突出“四个模块”——自学知疑、交流互动、精讲点拨、巩固迁移;牢记二个原则——关注每一门学科的特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在课堂结构上,按照4:4:2的比例划分,即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4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40%,剩余的2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体现在学习小组构成上,大致40%是优秀生,40%是中等生,20%是后进生。体现在学习内容上,4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4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2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体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上,40%的学生是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学会的,40%的学生教师点拨加上同伴互助就能学会的,20%的学生还需要教师个别辅导才能学会的。二、“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核心理念“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门学科的特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三、“442小班化绿色课堂”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442小班化绿色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2.“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新课程的学生观也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从父母和学生的角度看,教育是使儿童成长为有个性、有特长、全面发展的人;从知识的角度看,只有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好知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决不是忽视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加强调知识教学的科学性。每一种知识的教学,都有自己的教学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必须作出种种努力,学生的素质就是在这种努力中提高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是“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