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唐宣宗李忱chén对白居易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和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吊白居易》请回答:从下面诗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令人感动。•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雨果雨果笔诤zhèng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有情。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敢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gào。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死时年75岁。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而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chén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