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学会分角色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能够概括和复述。能力目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三种人的形象。情感目标:摒弃奴才和聪明人的人性弱点,学习傻子高贵的精神品质,完善自我人格。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三种人的形象。教学难点:1、理解和体会鲁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风格。2、体会鲁迅先生绝望和悲凉的心情。教法:启发、提问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奔忙;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民族文化的高山,巍然屹立;是民族历史的长河,永远奔流。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二、学生自读文章,梳理文章生字、词。煨银耳侍候猪窠秽气敷衍三、学生对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声情并茂,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第一组3名同学,读到“可见天理没有灭绝……”.第二组4名同学,读剩余部分。四、1、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2、概括主旨本文以三个人物的对话展开,对现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压迫、地位差异的三种人不同的现实态度,表达了作者爱憎与赞美的不同的情感。3、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奴才向聪明人诉苦。第二部分(9---22自然段)写奴才向傻子诉苦。第三部分(23---28自然段)故事尾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人,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更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是这样的吧?鲁迅的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也是这个意思吗?二、复述故事。三、分析人物形象:1、奴才:(1)“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他遇到了聪明人,有什么表现呢?同学们找出奴才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他有怎样的性格?神态: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内心悲苦之极。语言:“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吃的极差“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工作多、受鞭打(2)奴才的处境非常悲惨,他通过诉苦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仍然寻人去诉苦。”他看见了傻子,又有什么表现呢?找出奴才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奴才的有怎样的性格?神态:“他流着泪说….”——处境极苦语言:“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住的极差(3)傻子热情地帮助奴才奴才对傻子的言行持何种态度?“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惊讶)“这怎么行?……”“这不行!主人要骂的!”(反对)“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诬蔑出卖)神态:…….恭敬而得胜地说…………..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4)奴才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苟且偷生愚昧无知卑劣无耻小结:奴才对于现实生活苟且偷生,通过寻人诉苦,来自我安慰;他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傻子身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主子身上,幻想主子大发慈悲,赏识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摆脱悲惨的命运,这是何等的愚昧无知!更为严重的是他出卖傻子,向主子邀功,向主子讨好,又是何等卑劣无耻。奴才可怜、可悲、更可恨!我们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2、聪明人(1)、面对奴才的诉苦,聪明人做了哪些聪明事?说了什么聪明话呢?聪明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找出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人物性格。)和许多人一样,聪明人在听了奴才的诉苦之后,安慰奴才:“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