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课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它需要运用“对话式”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能力。建立适应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活动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者与学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丰富的教学情境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发现、形成。二、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四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数列中数的排列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等,本单元继续安排学生找规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特点:1.提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2.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三,说学情: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尤其是上学期学生已学过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的规律,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l、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有序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诱导发现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木偶娃娃吗?瞧,小明正在商店里买木偶娃娃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三个木偶娃娃和两顶帽子中选择……)2.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明买的是哪个木偶娃娃和帽子?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规律?……)3.引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找规律)【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的好习惯。(二).自主活动得出结果1.自主活动:谈话:你有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办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试一试,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采取的方法。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学生交流完之后老师进行小结: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因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