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应对”教学设计“口语交际·应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应对的种类和特点,提高对应对的认知。2、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在常见的交际场合该应用的应对方法,增强应对能力。3、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懂得礼貌待人,有序应对,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把握应对的技巧,增强应对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两张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两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讲了什么故事吗?没错,这讲的是《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是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同学们,元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巧妙的应对了陈太丘友人的出言不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应对,如何去应对。二、案例分析1.PPT出示两个故事,请同学们阅读故事分析比较。故事1:曹操与杨修的故事讲的是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敢违反?曹操虽嬉笑,而心恶之。故事2: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个更强些?”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确实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2.请同学们说一说两个故事所做出的应对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明确:故事1杨修是故作聪明,应对失度的表现,最后惹上杀身之祸。故事2中孔子能够体察对方,具有圣人的胸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要学习正确的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人交谈。三、讨论交流,归纳应对技巧1.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什么是应对?如何做好应对?2.讨论归纳(1)应对: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语做出回应,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广义的应对包括所有的聊天、问答、讨论等,这里则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2)如何做好应对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讥讽、挑衅?对方的态度不同,应对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诚恳的致歉,可报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恶意的刁难和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积极应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国际交往、答记者问或其他正式场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难,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应对技巧。(3)常用的应对技巧: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四、学以致用1.阅读几个故事,独立思考故事中运用了什么应对技巧。(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要从上海返回四川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老家。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老师饯行,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社会各流应邀出席宴会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先生向梅兰芳先生敬酒说:“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道:“此话作何解?”张大千先生笑着回答,“您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满堂来宾听后为之大笑。交流讨论明确:自嘲法(2)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