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教学重点:1.掌握充分条件的概念,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会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充分性.2.掌握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必要性.教学难点:1.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充分性.2.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必要性.【知识导学】知识点一命题的概念及结构(1)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01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是□02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是□03假命题.(2)当命题表示为“若p,则q”时,□04p是命题的条件,□05q是命题的结论.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则q”为□01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02p?q,并且说,p是q的□03充分条件(sufficientcondition),q是p的□04必要条件(necessarycondition).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条件p不能推出结论q,记作□05p?/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06充分条件,q不是p的□07必要条件.【新知拓展】1.p?q的含义(1)“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命题.(2)由条件p可以得到结论q.(3)p是q的充分条件或q的充分条件是p;q是p的必要条件或p的必要条件是q.(4)只要有条件p,就一定有结论q,即p对于q是充分的,q对于p的成立是必要的.(5)为得到结论q,具备条件p就可以推出.显然,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即p?q,只是说法不同而已.-2-2.对充分条件概念的理解“若p,则q”为假命题时,p推不出q,q不是p的必要条件,p也不是q的充分条件.3.对充分条件的理解(1)所谓充分,就是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2)充分条件不是唯一的,如x>2,x>3等都是x>0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不是唯一的,如x>0,x>5等都是x>9的必要条件.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条件.()(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x=0”是“x2=2x”的必要条件.()(4)“△ABC∽△A′B′C′”是“△ABC≌△A′B′C′”的必要条件.()(5)“x=3”是“x2=9”的充分条件.()答案(1)√(2)√(3)×(4)√(5)√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则p是r的________条件.(2)设集合M={x|x≥2},P={x|x>1},则“x∈M∪P”是“x∈M∩P”的________条件.(3)“ab>0”是“a>0,b>0”的________条件.答案(1)充分(2)必要(3)必要题型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例1在以下各题中,判断哪些能p?q,哪些能q?p,并分析各题中p与q的关系.(1)p:x是整数,q:x2是整数;(2)p:a>b,q:ac>bc(c≥0);(3)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解](1)当x是整数时,x2一定是整数,即p?q,故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不等式ac>bc(c≥0)中隐含了c≠0,即此时c>0,在此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正数c,便得a>b,即q?p,故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3)因为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所以p?q,故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例2在下列各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吗?为什么?(1)p:x-2=0;q:(x-2)(x-3)=0;(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3)p:m<-2;q:方程x2-x-m=0无实根.[解](1) x-2=0?(x-2)(x-3)=0,∴q是p的必要条件.(2) 两个三角形相似推不出两个三角形全等,∴q不是p的必要条件.(3) 方程x2-x-m=0无实根,∴Δ=b2-4ac=1-4×1×(-m)=1+4m<0,解得m<-14. m<-2?m<-14,∴q是p的必要条件.[结论探究]如果把本例中“q是p的必要条件吗?”改为“p是q的必要条件吗?”,其他不变,该如何解答呢?解(1) (x-2)(x-3)=0推不出x-2=0,∴p不是q的必要条件.(2) 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p是q的必要条件.(3) 方程x2-x-m=0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