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生》后感来宾六中覃晓璇近日,学校领导给老师推荐了《先生》一书,希望大家抽空阅读。刚开始,我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姑且翻翻,但读完此书我才明白“什么叫教育大家”,“他们是如何做先生,如何做大家的”,深受感动。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学术研究百花齐放放,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徒以有先生啊!《先生》一书选择了十位近现代教育家,分别是蔡元培、胡适、马相如、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格。他们学术渊博、人格可敬,读者能从先生身上获得精神食粮,其中我映象最深的是蔡元培和胡适两位先生。蔡元培执掌北大十年,奠定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核心理念,使北大成为学术自由而著称的现代大学。上任之初,他为了找到人才,四处奔波,“三顾茅庐”,感动陈独秀等一大批有才学、有思想、有个性、有胆识的先生。北大一扫酸腐之风,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百花齐放,思想兼容自由民主的学术殿堂。他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学救国,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文中写道他在1938年初,为抗日救亡事业赴美加演讲,51天内讲了57场。他也曾多次拜会哥伦比亚大学校友美国总统罗斯福,呼吁美国改变主场,为中国抗战主持正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胡适,告诉他日本人轰炸了珍珠港。读了这段文字,我被他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也为他后半生的不幸黯然神伤。那个温和谦和的糜先生,他追寻自由的思想永载史册。《先生》中的先生已经远去,但他们思想、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品格教诲一代代学生,他们是永远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