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VIP免费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_第1页
1/3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_第2页
2/3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_第3页
3/3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一、“校本”就是“在学校中”有一句很简捷的表述校本行动的话:“以校为本,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因此,有人便认为“校本教研必须在学校中”。这种认识的误差就在于对校本教研的内涵缺乏本质的理解。校本研训的真正内涵是行动研究。科学研究一般分为两种形式: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现象或事实的收集整理,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理论。行动研究则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因此可以授受,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有知识的支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主要是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要靠实践,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要靠“自悟”,即对自己行动的研究和反思。这也是为什么学历相同的同龄教师,过一些年之后教学表现迥异的主要原因。校本研训就是要解决教师的实践智慧问题的行动研究。校本研训是行动研究,它就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在研究中已不再是被培训者和被研究者。教师通过研究和行动,反思行动经验,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2.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的,不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3.研究目的的指向性。行动研究是通过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开始主动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4.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再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整个研究过程紧紧贴近教学过程。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活动就可以叫做校本研训。利用假期,把教师集中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边休息,边回顾总结一学期的经验教训,谁能说这不是校本教研?因此,校本研训表述为“教学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行动,为改善教学行动而研究”更为确切。二、校本研训就是教研组活动教研组从本质上说是一级行政组织,它的核心职责是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教研工作也是教研组的主要工作,但不是全部。教研组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以教研组名义组织的例行公事的所谓“学习”,都不能算作校本教研。校本研训是研究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校本研训必须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当然,校本研训的过程与教学工作过程是并进的,校本研训的结果也主要靠工作成果去体现,但关注问题还是关注任务,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是教研和工作的根本区别。三、校本研训就是备课一般来讲,学校组织的备课活动具有校本研训的性质。但是,简单的、预设性的教学准备活动不能称其为研训活动。那种为备课而备课,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教案抄写活动与校本研训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是行动反思,即先有教学行动,然后对其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做出改善后继行动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行动中去。如果不是在反思基础上的备课,就完全丧失了研训的性质。为了使反思更有成效,教师与同伴合作、借鉴理论、求教专家、乃至于外出取经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不是截然区分的,它们是“交集”。关键是:校本教研以问题为中心,校本培训以理论为中心。四、校本研训是教师的研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的一个误区。校本研训的主体是教师,但没有校长的组织,没有上级教研培训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