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摘要]学习品质是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还较少,但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它通常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美国目前已有十几个州在其制订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中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考虑。[关键词]学习品质;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入学准备1990年,美国总统和各州领导人提出了面向2000年的全国教育目标,其中第一条即为“2000年时,所有美国儿童都为人学做好了准备”。随后,“入学准备”(schoolreadiness)在政策制订、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多个层面都受到了相当的重视。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EducationGoalsPanel)中专门负责“目标1”的工作小组在其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我们所熟知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即身体与动作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学习品质、语言发展、认知与基础知识。同时,“入学准备”研究小组成员凯兹(L.G.Katz)等提交了他们关于“学习品质”领域的报告。至此,“学习品质”作为一个独立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最终得以确立,并成为随后美国各州制订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入学准备标准(指南)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美国各州基本上都开展了本州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的研发工作。这些“标准”虽然名称不一、形式各异,但都从各自的角度清楚地展现了人们对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一、“学习品质”的含义与其他四个领域相比,“学习品质”的含义要模糊得多,其研究基础也相对较为薄弱,研究队伍较小。在西方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等教材、著作所提供的“索引”中,通常很难找到有关“学习品质”(approachestowardlearning)的词条;在EBSCO、ELSVIEWER等数据库里也较难搜索到以“approachestowardlearning”为题名或关键词的文献;在goole等搜索引擎中能搜索到的,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learningapproaches)这一概念,而不是“学习品质”。凯根(Kagan)等人认为“学习品质”是一个经常与身体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等一起出现的术语,但与这些领域相比,“学习品质”没有得到较好的定义,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杂,如态度、习惯、风格等。在所有有关“学习品质”的定义中,以华盛顿州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学习品质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品质”通常包括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它不指向具体的方法、技能,而指向儿童是如何获得又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在理论上,人们倾向于采取“不仅仅是……更是”的语句定义“学习品质”,因为显然“学习品质”不可能将具体的学习方法排除在外。但在具体研发学习与发展标准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不是……而是”的定义,这主要与教育实践中人们过于强调儿童成长、学习的一些具体方法有关。“学习品质”通常会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先天因素或早期倾向,包括性别、气质、文化模式、价值观等。比如,有的文化鼓励儿童与成人交流、对话,并在此过程中学习;而在有的文化中,儿童更可能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倾听着成人的教导;而在其他文化里,儿童可能仅仅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甚至不使用任何口头语言。诸如气质、文化这样一些要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却很难直接成为标准中的指标,而只能渗透于标准或指南之中;第二,学习风格,包括动机、态度、对问题的认知风格等。具体而言,学习风格表现在对新任务与新挑战保持开放、好奇,主动性、坚持性和集中注意,反思和解释的倾向,想像与创造,认知风格等方面。这些内容是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应该重点考虑的。需要指出的是,“学习品质”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与发展领域,人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多。但对它所包含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