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四:笔尖流出的故事备课时间2020.10.06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展开联想写作文。学情分析六年级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联,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写作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摘抄选择的能力,并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目标1.从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创编故事。2.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电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重点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教学难点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前置作业内容总结学习小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带给我们三个感动的故事。这次习作,我们也来试着创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这些故事在我们的笔尖流淌。1.默读教材第64页,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学生反馈:习作内容:从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写的时候要注意:(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二、回顾内容,感悟写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桥》《穷人》《在柏林》,让学生回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互相说一说。1.先回顾复习,互相交流,再全班反馈。(1)《桥》: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2)《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3)《在柏林》:列车上,一位老人要将自己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因为在战争中他的三个儿子都死了,而自己现在就要到前线去。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揭露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2.教师点拨:想一想,这三篇课文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三篇文章的文体都是小说。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都取材于生活,所以读起来就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很曲折,人物形象很鲜明等等。3.学习“交流平台”,明确写法。(1)阅读教材第65页“交流平台”,想一想:在小说中,怎样塑造人物形象?(2)班级反馈,梳理方法:•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三、选好材料,编好故事1.第一组环境和人物来创编故事。选材要围绕“开满丁香花的校园(环境),淘气包张明、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人物)”来进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是想象的内容。可能是张明淘气闻了祸,班长王寒冰告诉了李军老师;也可能是张明与王寒冰起了冲突,他们去找李军老师评理。2.第二组环境和人物来创编故事。选材要围绕“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环境),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志愿者徐明”来进行,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一只流浪的在冬日黄昏车来人往的街头冻得县瑟发料,充满爱心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