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挫折教育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要尽可能使他们少遇到困难,最好是不遇到困难。一旦出现困难就包办代替,这使得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时就手足无措,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放手让孩子去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教育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次,设置障碍情境,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比如,班里有个女孩既聪明又懂事,伴随她的一直是赞扬与鼓励。在一次跳圈比赛中,她输给了同伴,立刻大哭起来,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跳圈了。对此,我根据她的能力,特意安排了一些较难的活动,并教育她:这次完不成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完不成了。慢慢地,她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敢于尝试,坚持性也大大提高了。再次,要鼓励孩子敢闯敢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坚持性。当然,在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宽容,让他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家长和老师还是一样会爱我,我还可以重新站起来”。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