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序渐进,消除顿读。不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一字或两字一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句子的概念,他们仅仅是从单个汉字的角度去读,最多也是连成词进行朗读,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顿读的现象。要对这一朗读障碍加以矫治,首先要从词、句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确表示一个意思的词或短语要连读,不能断开。接着,由词到短语,领着学生放慢语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充分感知。最后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连贯地读。开始时,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反复带领学生读,要力求一句话一句话地领,直至学生习惯于在有标点处停顿,习惯于读完整的句子,再逐步放手。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朗读时顿读的现象会逐步消失而走向自然。二、示范导悟,正确断句。课文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读完会很吃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恰当断句。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朗读基础,能读通读顺比较简短的句子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练习读好句中的停顿。正确的断句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示范与领读,来源于经常性的朗读训练。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得到锻炼,并在朗读交流中通过示范、检查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该怎样在句中停顿。另一方面,这一能力的形成也与学生的语感密切相关。而低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方面恰恰是比较缺乏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过高的要求,但也要逐步培养。因此,从低年级起,我们就要鼓励学生早阅读、多阅读,大量接触课外读物,在不断与语言接触的过程中领会句子的意思,找到正确断句的感觉。其实,提前阅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又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更有水到渠成的功效。一、案例背景学科:语文班级:二(2)班所用教材:《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从现在开始执教教师:董志敏单位: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体课文,介绍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他让动物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现代潮流,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这篇课文位于第四单元第六篇课文,要继续以“读课文了解内容”为训练重点,课文层次清晰,2~4节的结构相似,适于开展从扶到放的师生教学活动。但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需要重点理解“宣布、议论纷纷、熬夜、叫苦连天、习惯”等词语,因此字词教学的任务较重;再者,课文传达的人本主题的道理,看似简明,其实内涵丰富。(二)学习者的分析学生的自学生词的能力,有了一定积累,对识记字形、字音,能比较熟练、自主地进行,个别字(如:“惯”)在书写规则上,还需老师的提醒。词意的理解是课文理解的基础,学生一般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因此要集中教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的概括能力尚弱,不必要求他们既简练又准确地归纳文意,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读文,说出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避免啰嗦和表述不完整。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要老师适当地指引他们总结出有普遍价值的道理。(三)目标制定1.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书写5个汉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对童话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2.教学重点和难点1)继续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巩固识字的好方法,理解文中“宣布、议论纷纷、熬夜、叫苦连天、习惯”关键词。2)引导学生在各种朗读活动中,感受课文蕴含的道理。(四)教学策略说明1.明主线抓重点不管教材多长,理清主线甚为必要,主线明才能思路清、操作易,效果好。教学主线根据教学目标而定,或以情境为主线,或以朗读为主线,或以训练为主线等等。《从现...